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超碰人摸人人人澡人人|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日韩欧美小电影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91|日韩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亚电影一|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午夜福利片

吉林省糧食生產豐收在望(吉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760.6億斤 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

農機大全網(www.wgjtg.com)最新農機信息:吉林省糧食生產豐收在望(吉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760.6億斤 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農機新產品,二手農機,農機補貼目錄,農機價格查詢,農機報價大全,更多農機資訊請查看:農機資訊

  農機大全網(www.wgjt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吉林省糧食生產豐收在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吉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760.6億斤 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吉林省糧食生產豐收在望

2、吉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760.6億斤 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

3、吉林省糧食生產形勢較好

4、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形成五大優(yōu)勢

吉林省糧食生產豐收在望

吉林省糧食生產豐收在望

  吉林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劉玉英4日上午說,今年夏季吉林省氣溫略高,降水正常略少,主要產糧區(qū)水熱匹配較好,對作物生長比較有利。總體上看氣象條件對農業(yè)、水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是利大于弊,為農業(yè)豐收和資源環(huán)境改善創(chuàng)造了較有利的條件。

  一是6月中旬高溫彌補前期低溫影響。在前期低溫多雨、土壤水分比較充足的條件下,從6月9日開始,吉林省天氣氣候由低溫多雨轉入高溫少雨,持續(xù)一周的高溫天氣增加了積溫,氣溫高和土壤水分較好有效地促進了旱田作物生長和水稻分蘗,對5月和6月初低溫的影響有較好的補償作用,作物生長量很快回復到正常水平,作物生育進程也接近常年。

  二是6月中下旬降水條件有利于作物生長,遏制了干旱的發(fā)展。持續(xù)了一周的高溫少雨天氣盡管有利于作物生長發(fā)育,但也使西部地區(qū)和東部山區(qū)的崗坡地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旱象。在這種情況下,6月18日全省性的明顯降水過程增加農田土壤水分含量,使各地旱象得到明顯的緩解或解除,對玉米等作物的生長發(fā)育非常有利,同時也有利于增加水資源。6月下旬以來氣溫偏高,主要產糧區(qū)雨水較多,對作物生長有利,沒有發(fā)生干旱。

  三是7-8月氣溫正常,雨水比較頻繁,總體上對農業(yè)有利。此期間吉林省中部主要產糧區(qū)明顯降水過程比較頻繁,盡管產生局地澇害,但是對絕大部分農田的作物生長是有利的,特別是有利于作物開花授粉和灌漿,多數(shù)地區(qū)玉米灌漿和水稻抽穗揚花多比較順利。其中,中、東部地區(qū)8月19日前后和8月下旬的幾次降水過程特別有利于糧食作物灌漿,使主要產糧區(qū)不會發(fā)生嚴重秋旱。目前吉林省中部主要產糧區(qū)和東部山區(qū)作物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四是夏季雨水頻繁有利于增加水資源和改善陸地生態(tài)環(huán)境。頻繁的降水天氣有助于水庫蓄水,增加水資源儲備。吉林省去年各地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對發(fā)電和灌溉影響較大。今年入夏以來的降水使各地水庫庫容得到補充,特別是進入8月中旬后主汛期趨于結束,而吉林省多數(shù)水庫還有一定蓄水能力,幾次明顯降水過程對各地水庫蓄水是很有利。各地水文水資源部門根據天氣和雨情,充分利用有力的降水天氣,在保證水庫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進水量,減少排放量,積極蓄水,增加了水資源儲備。同時,夏季降水天氣比較頻繁,有效地改善了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牧草長勢較好,地表水域面積擴大,西部干燥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吉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760.6億斤 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

吉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760.6億斤 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

?  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60.6億斤,連續(xù)8年突破700億斤,繼續(xù)保持全國第五位;單產實現(xiàn)每畝892.4斤,全國排名第四位,比上年前進一位。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糧食安全責任制,緊緊圍繞全年糧食產量目標,立足于抗災奪豐收,狠抓政策落實,強化科技支撐,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先后戰(zhàn)勝春旱、伏旱,特別是3場臺風等災害,積極推進糧食生產發(fā)展。

  穩(wěn)定糧食播種面積。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fā)《進一步確保糧食生產和安全及擴大“菜籃子”產品生產政策措施》,制定了8條穩(wěn)定發(fā)展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向市縣分解下達糧食播種面積指導性計劃,推動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穩(wěn)定增加糧食播種面積。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523萬畝,比上年增長55.6萬畝。

圖片?

  千方百計應對疫情保障備耕。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省農業(yè)農村廳印發(fā)《關于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統(tǒng)籌抓好當前備春耕生產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全省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備耕生產各項工作,確保不誤農時抓好春耕播種。3月底,我省251家重點農資企業(yè)全部復工復產。4月中旬,全省春耕生產所需種子、化肥、農藥全部到位,備耕進度快于去年同期。143萬臺(套)農機具春播前全部檢修完成。及時檢修維護抗旱設施,全省可正常供水抗旱水源井25萬眼,保證2500萬畝坐水種能力。

  高標準完成春耕播種。春耕時期,各地抓住4月27日以后氣溫回暖和土壤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機械搶墑播種,因地制宜實施抗旱坐水種712.95萬畝,對緩解春旱影響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全省在適播期內全面完成了春耕播種任務。全省玉米平均保苗率達到96.06%,比上年高2.06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

  加強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監(jiān)測防控。由于農作物病蟲害監(jiān)測防控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年未發(fā)現(xiàn)草地貪夜蛾入侵和飛蝗發(fā)生,對土蝗、粘蟲、玉米螟以及水稻稻瘟病等及時進行防治,實現(xiàn)應防盡防,土蝗未進入農田為害,農作物病蟲害危害發(fā)生情況總體輕于去年。

  全面落實保護性耕作任務。今年在落實好5.2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的基礎上,省財政又拿出2億元,統(tǒng)籌用于保護性耕作作業(yè)補助。初步統(tǒng)計,全省落實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1852萬畝,建設了8個整體推進縣、30個示范應用基地、15個效果監(jiān)測點。其中農安、榆樹等8個縣(市、區(qū))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

圖片

  指導做好防災減災措施落實。省農業(yè)農村廳會同省氣象局制定《科學應對氣象災害全力防災減災奪豐收預案》,指導各地科學防災減災。省農業(yè)農村廳制定印發(fā)《切實加強防災減災奮力奪取秋糧豐收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針對7月以來持續(xù)的高溫少雨天氣造成的中西部部分地區(qū)干旱,積極組織全省累計開展?jié)补嗝娣e2640萬畝次。針對3次臺風影響,及時印發(fā)防范臺風緊急通知,派出工作指導組,開展災后指導1.6萬人次,指導各地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盡量減少災害損失。

  切實加強指導服務。在春耕播種等糧食生產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及應對夏伏旱、臺風影響的關鍵時期,省里組織專家指導組深入各市縣開展調研指導,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lián)動的農業(yè)指導服務體系,共同加強了農業(yè)生產指導服務工作。

  全力做好秋收工作。提前安排部署,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秋收工作,針對重點問題,出臺扶持政策;強化工作指導,加快秋收進度,實行分類推進,制定機收技術方案,開展機手應急培訓,加強工作督導;強化社會幫扶,解決實際困難。10月17日,全省倒伏作物搶收完成。到11月4日,全省秋糧收獲基本結束,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

吉林省糧食生產形勢較好

吉林省糧食生產形勢較好

  8月的吉林大地,即將迎來豐收:玉米逐步進入灌漿期,水稻進入孕穗揚花期,大豆進入開花結莢期。當前,主要糧食作物生長進程正常,長勢好于往年,為確保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yè)生產工作,有效保障了春耕生產工作順利開展。

  穩(wěn)定糧食播種面積。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省政府3月6日制定出臺《進一步確保糧食生產和安全及擴大“菜籃子”產品生產政策措施》,制定8條支持穩(wěn)定發(fā)展糧食生產政策措施,提高糧食播種面積在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中的指標權重,增強各地政府抓好糧食生產的主動性。3月12日向市縣分解下達糧食播種面積指導性計劃,推進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務必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著力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千方百計保障備耕。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省農業(yè)農村廳成立春耕物資保供組,并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協(xié)同機制,多措并舉推進農資備耕。到3月底我省251家重點農資企業(yè)全部復工復產。4月中旬,全省春耕生產所需種子、底化肥、農藥全部到位,備耕進度快于去年同期。同時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凈化農資市場環(huán)境。組織農民提早做好農機具檢修保養(yǎng)。做好抗旱水源井和灌溉設施檢修維護,全省可正常供水抗旱水源井25萬眼,可保證2500萬畝坐水種能力。抓技術保障,開展線上農技培訓指導服務。

  高標準完成春耕播種。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氣時機,全力組織開展空地一體化的區(qū)域聯(lián)合抗旱防雹人影作業(yè)。春播期間,通過空中飛機和地面火箭空地一體化協(xié)同作業(yè),累計增加降水約10億立方米,春播前期受旱地塊旱情基本解除。各地緊緊抓住4月27日以后氣溫回暖和土壤墑情較好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機械搶墑播種,總體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27日至5月10日,出苗整齊度好,實現(xiàn)了苗齊苗全苗勻。據5月28日農情調度,全省玉米平均保苗率達96.06%,比上年高2.06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5月底水稻插秧全部完成,在適播期內全面完成春耕播種任務。

  切實加強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監(jiān)測防控。省政府成立農業(yè)植物重大有害生物應急防控指揮部,省農業(yè)農村廳及時制修訂《全省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等防控預案,成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推進組和專家指導組。據監(jiān)測調查,截至目前,草地貪夜蛾尚未侵入我省,蝗蟲、粘蟲整體發(fā)生程度較輕,并及時進行了防治,未發(fā)生農田危害。

  做好農業(yè)綠色高質高效技術示范推廣任務落實。繼續(xù)抓好測土配方施肥等減肥增效技術,以及水稻生物防治、航化作業(yè)和精準施藥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tǒng)防統(tǒng)治推廣,抓好旱作節(jié)水農業(yè)示范區(qū)、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等建設。今年計劃利用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落實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面積98萬畝,性信息素防控水稻二化螟示范面積79萬畝,水稻飛防作業(yè)示范面積115萬畝,截至目前,已開展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98萬畝。性信息素誘控技術81.5萬畝,統(tǒng)防統(tǒng)治航化作業(yè)185.2萬畝,公主嶺、榆樹、九臺等地開展生物防治玉米螟1000萬畝。

  加強田間管理指導服務。為抓實抓細糧食作物中后期田間管理和糧食生產防災減災,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奮力奪取糧食豐收行動”,全力奪取今年糧食豐收。特別是針對7月以來中西部發(fā)生的旱情,目前,白城大部、松原西北部、四平西北部、長春西部已采取滴灌、噴灌、小白龍灌溉等形式,全力進行澆灌,把旱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據農情調度,截至8月5日,全省已開展抗旱澆灌2515.3萬畝次。同時,氣象部門抓住8月1日以來降水過程,在中西部地區(qū)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大部分受旱地塊旱情得到緩解或解除。

  目前,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振興、對吉林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努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形成五大優(yōu)勢

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形成五大優(yōu)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7年吉林省糧食產量為2454萬噸,比1978年的914.7萬噸,增加1539.3萬噸,增長168%,年均增長3.46%;而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只增長99%,年均增長2.4%。從而吉林省的糧食由解放前的凈調入省變?yōu)閮袅鞒鍪?,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近年糧食商品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人均玉米占有量、商品率、出口量、調出量都一直位于全國之首。30年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1978年的不到1000萬噸,到目前達到2500萬噸的階段性水平,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自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以來,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政策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吉林省糧食產量增長步入了快車道,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1978年當年糧食產量就刷新了以前的歷史記錄,達到914.7萬噸,比上年增長25.6%。僅用四年時間,1982年糧食產量便迅速登上了1000萬噸的新臺階。1983年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在全省鋪開,當年糧食產量達到1478萬噸。比上年增長48%,增長幅度又刷新了以前的歷史記錄。緊接著1984年又登上了1500萬噸的新臺階,糧食產量達到1634.5萬噸。

  隨著農副產品收購制度改革和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的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又得到提高。1990年吉林省的糧食產量又躍上了2000萬噸的新臺階,達到2046.5萬噸。1996年中央又開始了農村稅費改革,農民發(fā)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又得到了空前發(fā)揮,再加上風調雨順等多種因素,1998年吉林省的糧食產量又躍上了2500萬噸的新臺階,達到2506萬噸。2004年,全國取消農業(yè)特產稅,吉林、黑龍江兩省免征農業(yè)稅,同時中央財政針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并逐年加大補貼力度。糧食生產迎來了歷史上最美好的春天。2001年—2006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連續(xù)六年增產,2006年糧食產量超過2500萬噸,達到2725.8萬噸。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

  二、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形成五大優(yōu)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吉林省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如下:一是瞄準糧食生產的關鍵技術和環(huán)節(jié),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力度。二是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確保基本農田數(shù)量不減、用途不變。三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糧食生產設施條件,提高農業(yè)抗旱除澇能力。四是優(yōu)化種植結構,擴大優(yōu)質高產作物比例,實現(xiàn)增產增收。五是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加強農業(yè)技術培訓,提高農業(yè)科技貢獻率。六是抓好糧食加工轉化,提高種糧比較效益,保護農民種糧食積極性。

  因此吉林省糧食生產的基礎不斷改善,生產的優(yōu)勢不斷積累。逐步形成了五大優(yōu)勢。

  1、土地優(yōu)勢。吉林省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是我國的大糧倉。有常用耕地7000多萬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9%,人均耕地面積 2.67畝,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3畝。

  2、氣候優(yōu)勢。夏季日照時間長,高溫多雨,為糧食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秋季光照充分,多晴少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糧食作物營養(yǎng)積累;這些都是發(fā)展糧食生產所需要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3、產品品質優(yōu)勢。由于具備了土地優(yōu)勢和氣候優(yōu)勢,從而保證了吉林省糧食產品的品質優(yōu)勢。一是黃玉米色澤好,淀粉和蛋白質含量較高。吉林省黃玉米一年一季,適宜做飼料和工業(yè)原料,頗受南方飼料廠家以及國外客商的歡迎。這幾年吉林省玉米出口量占全國玉米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二是大米色澤明亮、味香可口。吉林省水稻是一季晚稻,因生長期長、溫差大、土質肥沃、雨水適量,產出的大米色好、味香,頗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吉林省大米在全國市場上不僅銷售好,而且價格也比較高。并且已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品牌。三是大豆純正、含油量高。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4、耕作優(yōu)勢。一是吉林省90%以上耕地處于廣袤的松遼平原上,地勢平坦、連片,易于耕種,也有利于機械化推廣。二是糧食主產縣(市、區(qū))糧食種植成本低。根據對榆樹、農安等5個產糧大縣的100個農戶的調查,每斤玉米的物化成本比全國同品種糧食生產平均成本低20%--30%。

  5、人才優(yōu)勢。多年來,吉林省憑借教育優(yōu)勢培養(yǎng)了一大批懂生產技術、會管理的農業(yè)科技人才。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7年吉林省每萬農村人口中擁有農業(yè)科技人員是全國平均水平2倍多。人才優(yōu)勢為吉林省農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特別是良種和耕作制度方面的改革支持較大。

  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還有上升空間

  根據改革開放30來年的歷史經驗,吉林省今后糧食增產潛力的主攻方向應該一是提高糧食單產,二是擴大耕地面積。

  1、依靠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進步提高單產

  從橫向比較看,目前吉林省農產品科技含量只占46%,遠低于發(fā)達國家80%的先進水平。吉林省地處世界第二大“玉米帶”的腹地,可與美國玉米帶相媲美。但是,目前吉林省玉米畝產最高年份才是440公斤,與美國等農業(yè)發(fā)達國家相比,玉米單產相差10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糧食畝產尚有15%——20%可提高的潛力。據2006年10月,對吉林省樺甸市紅石垃子鎮(zhèn)小紅石子“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玉米示范田調查,樺甸市農業(yè)科技示范區(qū)30畝超高產田平均畝產已達1100多公斤,如果大面積推廣先進品種及科學技術,可以說提高糧食單產,將對吉林省糧食產量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假如在目前基礎上將玉米的單產提高15%,吉林省可增產玉米300萬噸。

  要確保提高糧食高產穩(wěn)產必須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從發(fā)達國家農業(yè)發(fā)展歷史過程看,現(xiàn)代農業(yè)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農田水利工程化,既完善的灌、排水系統(tǒng),形成穩(wěn)產、高產田。吉林省目前有效灌溉面積的農田基本占30%左右。建設現(xiàn)代農業(y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應根據吉林省水資源總量不足,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吉林省中部雨水比較充沛,西部降水較少,處于常年干旱的狀態(tài)。從吉林省糧食生產發(fā)展區(qū)域看,吉林省糧食生產的重點和潛力仍在中部和西部地區(qū)。因此,必須把解決中西部地區(qū)水資源不足問題擺在加快農業(yè)發(fā)展的突出位置,提高抗旱能力,確保糧食穩(wěn)產高產田。如果把西部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好了,估計對吉林省的糧食生產貢獻率則可提高10%以上。

  2、開發(fā)土地后備資源擴大耕地面積

  擴大耕地面積主要靠開墾耕地后備資源。據有關部門制定的“吉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披露,全省有1500多萬畝的后備土地資源有待開發(fā)利用,其中有宜農荒地有500萬畝。宜農荒地主要在吉林省的西部白城和松原,土層瘠薄,鹽堿化較重、常年干旱。隨著哈達山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的立項與實施,逐步有計劃進行土壤改良,科學培肥地力,加強防洪、防護工程,可望獲得較大的農業(yè)生產能力。500萬畝宜農荒地通過整理改造、復墾變?yōu)楦?,就按近期平均畝產糧食400公斤水平計算,可新增糧食近200萬噸。

  總之,依靠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進步提高單產、開發(fā)土地后備資源擴大耕地面積,吉林省糧食再增產500萬噸商品糧是不成問題的。隨著省政府增產百億斤商品糧總體規(guī)劃的具體實施,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顯著增強,巨大的糧食生產潛力將得以釋放,糧食生產將邁上一個新的階段性發(fā)展水平。

  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面臨的制約因素

  從近期看,制約糧食綜合生產的主要因素有:

 ?。ㄒ唬┺r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抗災避災能力差,糧食生產依然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

 ?。ǘ┺r業(yè)集成技術嚴重缺乏,農技推廣部門的職能得不到有效發(fā)揮,農業(yè)技術與農民對接的通道還沒有建立起來。農民基本上還是憑傳統(tǒng)經驗種糧。主要原因:一是研究良種的科技人員多,研究良法的科技人員少,因為良種見效快,回報率高,而良法則相反;二是各個環(huán)節(jié)(耕作、土肥、栽培、植保等)各搞各的,沒有形成合力。吉林省農科院的專家反映,目前推廣的玉米品種,平均理論產量可達1200斤/畝,但由于耕作栽培技術跟不上,實際上只達到800-1000斤/畝,即有10-20%的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

  在農技推廣方面,突出問題是農業(yè)技術與農民之間缺乏有效的對接通道。自農村"五站"改革后,受編制和經費的影響,鄉(xiāng)鎮(zhèn)及以下農技推廣機構大體上處于"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出現(xiàn)了"科研單位向城市搬遷、科技人員向城市流動"的現(xiàn)象。部分農技推廣機構甚至變成銷售種子、化肥、農藥的部門,而有些農技人員則經常被鄉(xiāng)鎮(zhèn)領導調遣從事其他事務。

  (三)水土流失嚴重,耕地有機質含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目前,各地耕地質量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旱區(qū)和坡耕地等保水性能差的地區(qū),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嚴重。

  五、幾點建議

  (一)通過增加投入和體制創(chuàng)新,爭取用5-7年的時間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明顯改善。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增加財政用于農業(yè)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投資的比例。集中國家中小農水、農業(yè)綜合開發(fā)、以工代賑、水利基金、扶貧等各渠道與農田水利有關的資金,統(tǒng)一捆綁使用,整體連片推進,爭取用5-7年的時間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落后的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ǘ┕膭羁蒲袡C構之間的協(xié)作和聯(lián)合攻關,加強對糧食生產集成技術的研究,完善農業(yè)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農業(yè)科研機構,針對制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性技術和集成技術,開展協(xié)作和聯(lián)合攻關,力爭在短期內取得重大突破。通過提高農技人員工資和相關福利待遇、增加業(yè)務經費等激勵措施,引導科研單位把機構設在糧食主產區(qū),吸引科研人員把辦公場所延伸到田間地頭。要改變以往按行政區(qū)劃設點、設編、設人的做法,根據經濟區(qū)劃布局設置機構和人員,實現(xiàn)機構和人員的優(yōu)化配置;同時,參照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經驗,積極探索把鄉(xiāng)鎮(zhèn)農業(yè)科技推廣機構統(tǒng)一上收縣市管理的新模式,或者把現(xiàn)行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橫向管理模式改為上一級業(yè)務主管部門垂直管理模式。

 ?。ㄈ﹪栏駥嵭懈乇Wo制度,多渠道并進,努力提高耕地質量。繼續(xù)實施最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實做到基本農田數(shù)量不減,用途不改,質量不降。免費向農民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采取經濟手段鼓勵農民多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大對大型農機具的補貼力度,以扶持農機作業(yè)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重點,推動建立以深耕為主的土壤耕作制度,增加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在土地沙化隱患嚴重的地區(qū),要加強防護林建設。

 ?。ㄋ模└淖冋{控方式,通過增加供給抑制農資價格上漲。一是放開農資生產的市場準入,二是調整化肥進出口政策,提高出口關稅,抑制國產化肥出口,同時擴大國內短缺化肥的進口。三是鼓勵使用農家肥、秸稈還田,并努力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減少對化肥的需求。四是改革化肥補貼方式,象直補政策那樣,把對農資生產企業(yè)生產成本(煤、電、運費)補貼的資金直接補貼給農民。

標簽:吉林省   糧食   糧食生產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wgjtg.com/news/275630.html

射洪县| 静海县| 兰溪市| 大洼县| 象山县| 鹤岗市| 安化县| 固安县| 泌阳县| 甘德县| 峨边| 高州市| 宜兴市| 霍州市| 秭归县| 高密市| 德格县| 永平县| 南开区| 巴南区| 永靖县| 荥经县| 讷河市| 新丰县| 和硕县| 高邑县| 陕西省| 抚宁县| 阿拉尔市| 松溪县| 仁寿县| 清苑县| 长武县| 曲沃县| 稷山县| 海晏县| 岐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苏州市| 前郭尔|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