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菠菜生產有望實現“機器換人”(上海市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報告)
農機大全網(www.wgjt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上海市菠菜生產有望實現“機器換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上海市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報告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上海市菠菜生產有望實現“機器換人” ♂
上海市菠菜生產有望實現“機器換人”近日,在位于上海市奉賢區(qū)莊行鎮(zhèn)的上海綠煜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的多個蔬菜大棚內,菠菜進入了收獲期。和往常不同的是,這一批成熟的菠菜是通過采收機采收的。隨著菠菜采收機穩(wěn)步向前,綠油油的菠菜整齊地隨著傳送帶被自動裝筐。通常情況下,菠菜連棟大棚里的一條畦面,過去兩個工人人力采收大概需要花費2小時,如今機械化操作后,全程只需大約二十分鐘。經過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兩個專業(yè)組的產學合作與現場推進,滬郊菠菜有望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
上海市綠葉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園藝所所長朱為民告訴記者,實現菠菜機械化最重要的是合適的品種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農機與農藝。從整地到播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才能實現機械采收。
首先,地要整得很平整,將機器收割時起伏造成的誤差降到最低;播種也要很整齊,方便后期采收機行駛。而在品種方面,機器采收需要蔬菜株型直立、根部纖維含量低,這樣剪切強度低,不會損傷刀片,從而適合機械化栽培和管理技術的應用。經過上海師范大學農科專家長期以來的不懈選育,最終得到了“滬菠5號”和“滬菠10號”兩個品種。除適宜機械化采收外,這兩個菠菜品種還具有草酸少、適口性好,長勢旺盛、生長速度快、有光澤,葉肉厚等特點,從播種到采收的時間需要40天左右。前者是中熟品種,畝產在1100公斤左右;后者是中晚熟品種,適用于夏季蔬菜供應,畝產超過1400公斤。目前,團隊還在發(fā)掘其他適于機械化生產的葉菜品種。
本次現場展示的上海綠煜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是上海市蔬菜標準園、市首批蔬菜機械化應用示范點,也是本市的綠葉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培育核心示范基地。今年3月17日,基地通過機械整地、機械起壟在試驗大棚內形成1米多寬、近20厘米高的肥土壟臺。隨后,又通過播種機埋下了適合機械化采收的菠菜種子。之后經過自動噴灑、霧化等水肥管理,如期迎來了機械收割。
目前,該基地在菠菜播種到采收環(huán)節(jié),耕地、作畦等農活全部都靠機械完成,實現了植保作業(yè)、自動灌溉和水肥一體化作業(yè)。再加上滅茬機、旋耕機等諸多新型農機的輔助,該合作社的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70%以上。
上海市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報告 ♂
上海市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報告資料圖
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的發(fā)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yè)、走中國特色農業(yè)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形成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一體化新格的重要時期。
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充分體現了新時期黨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國農業(yè)的現狀后,將加強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今后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舉措。因此為進一步推進青浦區(qū)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報告。
1 建設農機服務體系的目的及意義
根據2018年中央1號文的精神,穩(wěn)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鼓勵加快推進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的發(fā)展;在市政府、區(qū)政府的要求下,根據區(qū)府辦《關于加快推進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實施意見》(青府辦發(fā)[2013]10號文)文件精神,隨著青浦區(qū)“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的穩(wěn)步推進,農業(yè)規(guī)?;a成效日益顯現,原有以個體農機散戶和集體農機服務隊為主的農機服務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因此,青浦區(qū)嘗試建立與“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相適應的農機服務體系,建立模式統一、服務規(guī)范的新型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實現“規(guī)?;a、社會化服務”的方式,為“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建立農機服務體系的指導原則
2.1 因地制宜
在充分考慮青浦區(qū)當地實際情況和農民群眾、機手的意愿,以及青浦區(qū)西片經濟薄弱地區(qū)以種糧大戶和散戶較多,東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以集體形式較多,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適宜什么樣的形式就引導發(fā)展什么樣的服務組織,切忌強求一個模式,因地制宜的發(fā)展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
2.2 合理配置
緊密結合種植結構調整,以水稻糧食為主,圍繞主要糧食產業(yè)規(guī)劃帶里選擇適合培育的對象,建立適合的組織形式合理布局。對于糧食面積較少的村,建議幾個村共同建立統一的農機服務組織,實現均衡發(fā)展。
2.3 合理利用
考慮到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為了減少對基本農田的占用,農機服務組織的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農機庫房資源,能改建的改建,能擴建的擴建,合理合法安排規(guī)模化農機服務組織用地。
2.4 分類補貼
農機服務體系的補貼扶持要堅持分類補貼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購置、報廢補貼,積極推動落實農機作業(yè)補貼,積極爭取庫房補貼和機手保障等補貼。
3 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的現狀
3.1 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的基本情況
青浦區(qū)的“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yè)規(guī)?;⒓s化和商業(yè)化生產經營,種植面積達到3.3~13.3 hm2(50~200畝)不等,并以農業(yè)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集體合作農場”則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發(fā)起,農民參股實現合作經營。其成員可以是農民,也可以是從事農產品加工、營銷的企業(yè)。
隨著國家出臺多項扶持農村的政策,促進土地、財政資金等資源流向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傾斜,將不斷擴大“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發(fā)展數量和規(guī)模,而相對應的農機行業(yè)作為服務于家庭農場的最主要的服務行業(yè)也將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及機遇。
3.2 目前糧食經營情況
青浦區(qū)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萬hm2(15萬畝)左右,其中集體合作社經營0.54萬hm2(8.1萬畝),集體組織經營0.21萬hm2(3.2萬畝),家庭農場經營0.08萬hm2(1.2萬畝),糧食種植大戶經營0.17萬hm2(2.5萬畝),預計2019年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經營面積可達0.35萬hm2(5.3萬畝)左右。
3.3 青浦區(qū)當前農機情況
截至2018年底,青浦區(qū)農機擁有量達3 300余臺,農機總動力達到4.110 5萬kW,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83臺;聯合收割機224臺;插秧機51臺;烘干機21臺(處理量為209 t);植保機729臺;耕作機械1 273臺。
經調查,在現存農機擁有量中有48臺大中型拖拉機、23臺收割機、6臺插秧機、3臺烘干機、73臺植保機以及120臺耕作機械可以調轉到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使用。但隨著家庭農場的發(fā)展壯大,預計2019年需要添置大中型拖拉機50臺;聯合收割機32臺;插秧機9臺;烘干機6臺;植保機80臺;耕作機械152臺。
3.4農機庫房的情況
目前青浦區(qū)的農機庫房達到2.3萬m2,其中有1.2萬m2是農機倉庫,1.1萬m2是農機場地,1 200 m2是烘干機庫。為了滿足今后農機停放需求,按30 m2/hm2(2 m2/畝)配備農機庫房換算,今后新添置的農機庫房達到2.3萬m2,其中有1.2萬m2是農機倉庫,1.1萬m2是農機場地,3 000 m2是烘干機庫。
3.5農機服務體系的情況
截至2018年底,青浦區(qū)農機專業(yè)合作社12家,村作業(yè)服務組織83家,農機大戶48家,機耕面積3.86萬hm2(57.9萬畝),青浦區(qū)機耕率達到99.85%,機種率達到23.15%,機收率達到100%,烘干糧食為702 t。
可調轉為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的服務的農機合作社4家,村作業(yè)服務組織12家,農機大戶8家,機耕面積0.62萬hm2(9.3萬畝),機種面積0.05萬hm2(0.8萬畝),機收面積0.28萬hm2(4.2萬畝)。預計2019年組建的農機組織18家左右,為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服務0.23萬hm2(3.5萬畝)。
3.6農機手狀況
目前青浦區(qū)糧食生產的農機手688人,服務于集體服務組織、合作社的農機手400多人,農機手的情況是年齡偏大,50歲以上的農機手占60%,并且農機手學歷較低制約了青浦區(qū)農業(yè)和農機的發(fā)展。
4 青浦區(qū)農機服務體系的建設方案
4.1農機服務體系設施配備的測算標準
以66.7 hm2(1 000畝)水稻面積為測算標準。農機具配備:大中型機具6臺(其中:拖拉機4臺、收割機2臺)、種植機械3臺、植保機10臺、耕作機具12臺、烘干機2臺(標準烘干量12 t/臺);庫房面積:農機庫房面積255 m2、油料庫房20 m2、維修或配件間160 m2、輔助用房30 m2、場地138 m2、烘干用房120 m2,約計720 m2。如水稻種植面積超過66.7 hm2(1 000畝),機具數量和庫房面積乘以超面積系數。
4.2組建后農機服務體系的經營模式
新組建的農機合作社要為家庭和集體合作農場及周邊服務,服務面積達到66.7~200.0 hm2(1 000~3 000畝)左右,按每13.3 hm2(200畝)配備一個固定機手,每個農機合作社應常年配備5~15個固定機手,機手可以由個體大戶、村組織的原有農機手、也可以是家庭農場戶主自愿加入。
合作社服務采用定點作業(yè),作業(yè)價格可參照農機管理部門相關文件,農機合作社采用“政府支持,自主經營,市場運作,自負盈虧”的方式,并優(yōu)先享受有關政策扶持。
組建后的農機合作社有3種模式進行經營:一是機農結合。農機組織單一為15~30家家庭農場服務,作業(yè)面積達到66.7~200.0 hm2(1 000~3 000畝)左右。二是機田結合。集體合作農場的農機組織擁有自己經營的糧田,并且單一滿足自身作業(yè)服務需求。三是兼顧型。農機組織即為自身經營的糧田服務也為周邊家庭農場、集體組織和種糧大戶等作業(yè)服務,實現資源共享、效率最大化。
(來源:《農業(yè)機械》2019.9
作者:夏雪健)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wgjtg.com/news/27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