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新聞: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經(jīng)濟時評)
實踐反復證明,護住了耕地、提升了耕地質量,我們的飯碗就端得穩(wěn)、端得牢、端得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根基?!?/p>
耕
農機要聞
地是糧食生產之根,必須牢固樹立耕地保護意識,嚴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中國14億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萬噸糧、9.8農機信息網(wǎng)
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18億畝耕地,是紅線,是戰(zhàn)略底線,是關系國家命脈的安全線。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飯碗,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一方面,要堅決守住耕地數(shù)量紅線。管住耕地數(shù)量,喊口號不行,搞變通更不行,必須扎牢耕地保護籬笆,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
不可否認,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補平衡上弄虛作假,搞“貍貓換太子”;有的地方自認為有搞綠化的“尚方寶劍”,沒有湖非要占用良田挖個湖;有的認為不用18億畝那么多,只要提高科技水平就行了。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
農田就是農田,必須管住耕地數(shù)量,加強用途管制,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
要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優(yōu)化調整農村用地布局,確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規(guī)范耕地占補平衡,確??梢蚤L期穩(wěn)定利用的耕地總量不再減少。
另一方面,要堅決
農機新聞
守住耕地質量紅線。提升耕地質量,要堅持系統(tǒng)觀念,加強頂層規(guī)劃,因地制宜,統(tǒng)籌生態(tài)建設,穩(wěn)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yōu)。農田必須是良田,必須不斷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多措并舉提升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效益,我們端牢飯碗的底氣就更足。目前我國耕地質量提升已有明確的時間表,有了清晰的路徑圖?!笆奈濉逼陂g,以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qū)為重點,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yè)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建成10.75億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根據(jù)規(guī)劃,到2025年累計建成10.75億畝并改造提升1.05億畝、2030年累計建成12億畝并改造提升2.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5年,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同時,我國仍有不少中低產田,要穩(wěn)步推進中低產田改造,穩(wěn)定提升糧食產能。
耕地穩(wěn),則糧食穩(wěn)。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
農機資訊
地、6%的淡水資源,養(yǎng)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誰來養(yǎng)活中國”的問題。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大國糧倉并非高枕無憂。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全球糧食產業(yè)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不會改變,農產品保數(shù)量、保多樣、保質量的任務會越來越重。像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糧食安全一定要警鐘長鳴,不能輕言糧食已經(jīng)過關了,必須把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牢牢抓在手里。
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實踐反復證明,護住了耕地、提升了耕地質量,我們的飯碗就端得穩(wěn)、端得牢、端得好。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wgjtg.com/news/5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