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四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農機大全網(www.wgjt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四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2、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四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
近年來,我國持續(xù)增強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糧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但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尚未改變,國際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要強化底線思維、系統思維、極限思維,統攬糧食安全保障各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提供有力支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實保障。
抓好糧食生產收購
糧食生產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供給的基礎。當前,春耕已近尾聲,全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17.7億畝以上,連續(xù)4年增加。在國家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引導下,冬小麥面積穩(wěn)中有增,長勢好于去年。南方地區(qū)挖掘冬閑田擴種油菜,預計擴大面積1000萬畝左右,南方產區(qū)農戶種植早稻積極性較高,全國大豆意向種植面積穩(wěn)中略增。
當前,我國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較快。受去年高糧價影響,今年土地租金上漲,農資價格特別是化肥價格高位運行,糧食比較效益下降,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為此,國家加大政策供給力度,進一步健全“價格+保險+補貼”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確保農民種糧不吃虧、有錢賺。同時,中央財政相繼下達100億元一次性補貼、第一批農業(yè)生產防災救災資金12.51億元,以及小麥“一噴三防”補助資金16億元,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糧食生產成本上漲壓力,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夏糧收購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首戰(zhàn),對做好全年糧食收購工作至關重要。當前夏糧從南到北陸續(xù)開始收獲,部分地區(qū)夏糧少量上市,各地加強田間管理,精心組織跨區(qū)機收,及時做好夏收機具的調配調運,持續(xù)抓好機收減損,確保適期收獲、“顆粒歸倉”。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切實把夏糧收購擺在突出位置,強化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做到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持續(xù)優(yōu)化為農為企服務水平,多措并舉保障市場平穩(wěn)運行,全力維護糧食流通市場秩序,對坑農害農、損害糧食經營者合法權益等行為發(fā)現一起、嚴查一起。
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
我國已經建立了生產、儲備與進口協調機制,確保國內糧食穩(wěn)定供應。糧食總產量連續(xù)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谷物總產量穩(wěn)居世界首位,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仍存在區(qū)域性不平衡、結構性短缺問題。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政府儲備和進口調節(jié)作用,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保障糧食充足供應。
儲備糧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和“穩(wěn)壓器”,在關鍵時期能發(fā)揮守底線、穩(wěn)預期、保安全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府儲備糧規(guī)模結構布局持續(xù)優(yōu)化,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qū)和市場易波動地區(qū)成品糧油儲備充足。各類糧食企業(yè)庫存處于較高水平,部分企業(yè)商品庫存較前些年明顯增加,再加上農戶手中存糧,全社會儲糧層次更加豐富,保障更加有力。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基本建立了涵蓋儲運、加工、配送、供應等全鏈條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糧食流通高效順暢持續(xù),全國標準糧食倉房完好倉容近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糧食物流網絡更加健全。
糧食進口已成為彌補國內糧食供需結構性缺口、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國糧食進口量已經連續(xù)3年保持在1.4億噸以上,今年前4月,我國累計進口糧食5085.2萬噸,同比增長0.5%。糧食適度進口可緩解糧食生產對資源環(huán)境的壓力,但目前玉米、小麥和大米三大主糧進口量均已突破進口配額。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軍認為,要把握好糧食進口的時間、節(jié)奏與規(guī)模,防止糧食進口過多沖擊國內糧食市場。
李軍認為,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梳理生產、加工、流通、儲備、貿易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鍛長板、補短板,進一步強化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把握糧食進口的主導權,加大糧食領域腐敗問題懲治力度,推進全鏈條節(jié)糧減損,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構建更高水平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強化糧食安全黨政同責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要嚴格考核,充分發(fā)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更好引導督促各級黨委和政府抓好糧食安全工作。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嚴格省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考核中將突出四個重點:一是突出責任細化。除了考核政府保障糧食安全的具體責任外,還將黨委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細化實化,充分體現“黨政同責、齊抓共管”。二是突出系統觀念。將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一并考核,推進多環(huán)節(jié)協同保障,促進生產要素組合在各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有效暢通。三是突出考核重點。按照問題導向、從嚴考核的總要求,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和分值權重,對耕地保護、糧食生產、種植結構調整等重點事項,設置“一票否決”項,明確考核“紅線”,守住安全底線。四是突出激勵約束并重。明確對耕地保護和保障糧食安全實行重大創(chuàng)新性措施,并取得明顯成效的省(區(qū)、市)給予適當加分獎勵。
今年是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情況的“首考”之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zhàn)略部署,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高度,按照有關辦法規(guī)定,加快考核部署、嚴格開展考核,切實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耕地保護和保障糧食安全責任,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確保14億多人的飯碗端得穩(wěn)、端得牢。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四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四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我國從北到南的版圖上,沉甸甸的秋糧收獲已近尾聲。好消息傳來,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這無疑為大國糧倉的充盈又增添了底氣。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yè)振興行動,強化農業(yè)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qū)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里,用這么多的篇幅談糧食安全問題,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糧食問題的高度關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這既是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更高要求,也是對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戰(zhàn)略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把握其核心要義,全方位地落實好、實現好。
過去十年,我國“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市場穩(wěn)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xù)向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穩(wěn)定經濟大盤、穩(wěn)預期增信心提供了堅實支撐,對開新局、應變局、穩(wěn)大局發(fā)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邁上新征程,在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進程中,必須繼續(xù)做好糧食安全這篇大文章。向外看,世界局勢動蕩、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高位、自然災害頻發(fā)、國際糧價波動等諸多因素給世界糧食安全和我國糧食安全帶來了不確定性風險和嚴峻挑戰(zhàn)。向內看,我國糧食需求仍然呈剛性增長的態(tài)勢,結構性矛盾又不斷地凸顯,緊平衡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同時生產成本仍在攀升,資源環(huán)境的約束也在加劇……這些都對糧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我們“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何謂“全方位”?意味著盯緊抓實糧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全領域、全過程、全環(huán)節(jié),意味著環(huán)環(huán)相扣,扣扣緊實,不留死角。比如說,既要完善糧食生產保護支持政策,又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既要產得出,又要儲得好、運得通、供得上;既要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又要保生態(tài)、保綠色、可持續(xù);既要開源增產提效益,又要節(jié)流減損降成本;既要平時供應充足、市場穩(wěn)定,又要緊急時刻供應得上,價格可控;既要立足國內做到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又要通過適度進口滿足差異化需求,降低糧食進口風險……只有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從容應對各類風險挑戰(zhàn)和考驗,為加快農業(yè)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yè)強國夯實基礎和支撐。
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構建“地、技、利、義”系統完整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在“地”上,重點是嚴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不僅要旱澇保收,還要高產穩(wěn)產;在“技”上,持續(xù)加大農業(yè)科技攻關力度,重點突破種業(yè)等“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推動良種、良法、良田、良機融合發(fā)展,提高糧食生產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在“利”上,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qū)利益補償機制,讓種糧農民有錢賺、得實惠,主產區(qū)不吃虧、多打糧;在“義”上,重點是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主產區(qū)、主銷區(qū)、產銷平衡區(qū)都要各盡其責,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要強化糧食儲備、流通、調控、減損能力。不斷完善糧食儲備應急體系,加強糧食倉儲物流建設,加快構建統一高效、協調有力的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調控體系,保持糧食價格處于合理水平。同時,要抓好糧食產后減損和糧食節(jié)約減少浪費。
要提升統籌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能力。增強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在糧食進口渠道多元化、支持企業(yè)“走出去”在國外建設糧食生產基地、通過農業(yè)技術合作擴大世界糧食總供給、優(yōu)化國際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氣。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只有全方位打牢打深糧食安全的根基,補足每個環(huán)節(jié),深挖各項潛力,才能鑄就牢不可破、不可撼動的堅實堡壘,才能牢牢抓住糧食主動權,讓大國前行的航船更牢靠、更穩(wěn)健。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wgjtg.com/news/27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