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單產咋提升,培訓班上“取真經(jīng)”
玉米單產咋提升,培訓班上“取真經(jīng)”
5月11日,2023年山東省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視頻培訓班在汶上縣舉辦。多位專家學者及種植大戶就如何提升玉米單產進行了專業(yè)講解和經(jīng)驗分享。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栽培與生理創(chuàng)新團隊研究員李少昆介紹:“影響糧食作物產量的因素中,有兩個非常重要。一個是生物量,主要指單位面積內玉米地上干物質總量;另一個是收獲指數(shù),主要指成熟期玉米籽粒干重與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值?!蔽鞅焙捅狈降貐^(qū)生物量的貢獻率分別為57.34%和64.46%,顯著高于收獲指數(shù)的貢獻率42.66%和35.54%。但在黃淮海和西南地區(qū),收獲指數(shù)的貢獻率分別是52.67%和50.92%,略高于生物量的47.33%和49.08%。不同區(qū)域間,生物量的差異是導致玉米產量差異的主要原因。
為了減小生物量差異、提升玉米單產,密植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技術應運而生。這項技術通過選取群體數(shù)量大、結構優(yōu)、抗倒伏、整齊度高、持綠性好、不早衰、生物量大的玉米品種,以合理增密和高質量群體構建為核心,利用土地精細耕整、種子精準包衣、導航單粒精播、滴灌水肥一體化、精準化控與病蟲草害防控、機械精準收獲等六大精準調控措施促進玉米增產。
李少昆說:“黃淮海夏播區(qū)產量目標900~1000千克/畝的地塊,推薦種植密度在5500~6500株/畝?!?/p>
數(shù)據(jù)顯示,密植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技術效果顯著。2020—2022年采用該技術的559戶平均每畝收獲5570穗,平均畝產達到1052.5公斤,76.9%的農戶畝產超過1000公斤;采用常規(guī)密度水肥一體化模式的161戶,平均畝產量達到891.2公斤,平均每畝收獲4537穗;而示范田周邊采取傳統(tǒng)低密度、漫灌種植方式的81戶,平均畝產量為715.7公斤,平均每畝收獲3801穗。
“我們聯(lián)合各地農業(yè)部門出臺了相關管理規(guī)范,做到一區(qū)域一模式,利用標準化實施措施,帶動區(qū)域技術推廣應用,提升玉米單產?!崩钌倮フf,“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產量占我國糧食總產的90%左右,而玉米占比40%。當前,玉米是我國單產潛力提升空間最大的作物?!?/p>
山東農業(yè)大學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創(chuàng)新團隊副教授姜興印進行了專題授課,詳細介紹了玉米大田管理時期各類藥劑使用方式以及優(yōu)劣。
汶上縣雷沃農業(yè)機械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郭波波也分享了合作社的田間管理措施。據(jù)了解,合作社種植玉米1300畝,2022年平均畝產730公斤。郭波波介紹,在做好播前準備、提高播種質量的基礎上,在田間管理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苗期:適當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效果。如果長期干旱應及時澆水,如遇強降水形成田間積水,要及時排水。同時,噴施甲維鹽或菊酯類農藥防治二點委夜蛾、黏蟲等。
穗期:在玉米展開葉7~10片時,噴施胺鮮·乙烯利、矮壯素等藥劑,進行化控,促進莖稈粗壯,增強抗逆和抗倒伏能力。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遇旱應及時澆水,防止“卡脖旱”。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時,利用水肥一體化設備補施速效氮肥。
實施“一防雙減”,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噴施殺蟲、殺菌藥劑,防治褐斑病、大小斑病、彎孢葉斑病和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黏蟲、蚜蟲等病蟲害。減少后期害蟲基數(shù),減輕病害流行程度,保護植株正常生長。這個時候應注意南方銹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發(fā)生情況,并及時開展防治。
花粒期:如在開花授粉期間遇連陰雨或極端高溫天氣,要采取無人機低飛輔助散粉等辦法,提高玉米結實率,增加穗粒數(shù)。如遇高溫干旱,應及時澆水,改善田間小氣候?;F谟龊狄皶r澆水,遇澇及時排水。出現(xiàn)脫肥早衰的地塊,要及時追肥,后期可葉片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提高光合效率,提升灌漿質量。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wgjtg.com/news/19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