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飼養(yǎng)管理措施
農(nóng)機大全網(wǎng)(www.wgjt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飼養(yǎng)管理措施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飼養(yǎng)管理措施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泥鰍苗種快速培育法,泥鰍池塘建造 ♂
泥鰍苗種快速培育法,泥鰍池塘建造泥鰍苗種在后期培育階段,即泥鰍苗種規(guī)格達到2厘米后,逐漸加深水位達到50厘米。不僅要繼續(xù)培育肥料的水質,還要配合飼料,每天上午各喂一次,每天喂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10%。投餌量要根據(jù)水質、天氣、攝入狀況靈活把握,水溫在15℃以上時,泥鰍的食欲隨著水溫的上升而增強。
一、場地選擇
泥鰍的養(yǎng)殖場所應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可以自灌自排,水質清新,無污染,土質中性或微酸性,陽光充足,環(huán)境安靜,交通方便,供電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池塘規(guī)格:面積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應把池壁夯,用50厘米×50厘米的水泥板作為護坡,池底鋪設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
2、防逃設施:養(yǎng)殖池周圍用網(wǎng)片、塑板或瓷板做圍墻,防止蛇、鼠等敵害進入養(yǎng)殖區(qū)。進排水口用120目網(wǎng)布包裹,防止泥鰍逃跑和敵害生物以及野雜魚卵、苗種進入池塘。
3、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為對角線設置,排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設置在魚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時可調節(jié)PVC管高度任意調節(jié)水位。
4、魚溜(集泥坑):為了方便捕撈,池中應設置與排水底口連接的魚溜,面積約為池底面積的5%,比池底深30~50厘米,魚溜四壁用木板包圍或用水泥磚完成。
三、放養(yǎng)前準備
1、池塘清整:泥鰍養(yǎng)殖前10天,清潔池塘,察洞堵漏,疏通進排水管道,耕作池底淤泥。放水深度達到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漿后噴灑整個池塘,消毒。
2、蓄水施肥:清池3天后,加入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體施入發(fā)酵雞糞3公斤或豬、牛、人糞5公斤,每立方米水體施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種投施
泥鰍苗下塘時間為每年5月,投苗密度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泥鰍養(yǎng)到體長3厘米時,要進行篩選分塘,泥鰍苗種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苗種投入的過程中應注意放養(yǎng)前先進行試水,檢查水體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時,幼苗容器內的水溫和池水溫的差別不得超過2℃。如果泥鰍苗用尼龍袋充氧運輸?shù)脑?,在放苗前?ldquo;緩苗”處理,將充氧尼龍袋放入池內20分鐘,使充氧尼龍袋內外水溫一致時,緩慢放出苗種。
五、飼養(yǎng)管理
1、前期培育階段(泥鰍苗體長不足2厘米):根據(jù)水色情況,適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經(jīng)過發(fā)酵的豬、牛、雞、人糞等農(nóng)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鈣、尿素、碳銨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最好是黃綠色,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內,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時,每20萬尾泥鰍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jié){,每天早晚各灑一次投喂。
2、后期培育階段:泥鰍苗種規(guī)格達到2厘米后,逐漸加深水位達到50厘米。不僅要繼續(xù)培育肥料的水質,還要配合飼料,每天上午各喂一次,每天喂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10%。投餌量要根據(jù)水質、天氣、攝入狀況靈活把握,水溫在15℃以上時,泥鰍的食欲隨著水溫的上升而增強;25℃~27℃時,食欲特別旺盛;28℃以上,食欲逐漸減退;超過30℃或低于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
六、日常管理
1、調節(jié)水質注入新水,每周換水1~2次,經(jīng)常施肥,保持池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黃綠色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泥鰍活動和水色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3、定期預防病害、勤打掃、清洗餌料臺,做好飼料臺、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預防魚病的藥物。
4、注意防止敵人入侵和泥鰍逃跑,經(jīng)常檢查排水口和田埂。
七、病害防治
1、氣泡?。褐饕伤腥芙庋醪蛔?、溶解氧過多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引起的。癥狀泥鰍浮在水面上,肚皮鼓起似氣泡。防治方法為加強日常管理,防止水質惡化,發(fā)病時立即注入新水,并每畝用食鹽4~6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
2、車輪蟲病:癥狀病泥鰍身體瘦弱,常浮在水面上,急促不安,或者在水面上旋轉,身體表面的粘液增加,鏡檢有車輪蟲。可以用0.7×10-6溶液濃度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3、赤鰭?。河啥虠U菌感染引起。生病的泥鰍鰭、腹部、皮膚和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fā)紅、腐爛。防治方法為1×10-6溶液濃度的漂白粉灑在整個池子里。泥鰍長到體長5厘米時,泥鰍苗種的培育階段就完成,進入成鰍養(yǎng)殖階段。
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 ♂
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場地選擇: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的地方。
池塘建造:面積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周圍水面高40厘米。
放養(yǎng)前準備:泥鰍養(yǎng)殖前10天,清潔池塘,察洞堵漏。
苗種投施:泥鰍苗下塘時間為每年5月。
飼養(yǎng)管理:根據(jù)水色情況,適量追肥。
日常管理: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泥鰍活動和水色變化情況。
一、場地選擇
養(yǎng)殖場所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質清新,無污染,土質中性或微酸性,陽光充足,環(huán)境安靜,交通方便,供電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池塘規(guī)格:面積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周圍水面高40厘米,池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應把池壁夯實,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護坡,池底鋪設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設施:養(yǎng)殖池周圍用網(wǎng)、塑料板或瓷板做圍墻,防止蛇、老鼠等敵人進入養(yǎng)殖區(qū)。進排水口用120目網(wǎng)布包裹,防止泥鰍逃跑和敵害生物和野雜魚卵、苗種進入池塘。
3、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為對角線設置,排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設在魚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時可通過調節(jié)PVC管高度任意調節(jié)水位。
4、魚溜(集泥坑):為了方便捕撈,池塘應設置與排水底口連接的魚溜,面積約為池底面積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魚溜四壁用木板圍住或用水泥磚石徹成。
三、放養(yǎng)前準備
1、池塘清潔:泥鰍養(yǎng)殖前10天,清潔池塘,察洞堵漏,疏通進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漿后全池潑灑,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體施入發(fā)酵雞糞3公斤或豬、牛、人糞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體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種投施
1、泥鰍苗下塘時間為每年5月,苗密度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
2、泥鰍養(yǎng)到體長3厘米時,進行篩選分塘,泥鰍苗種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
3、在苗種投入的過程中應注意放養(yǎng)前先進行試水,檢查水體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時盛苗容器內的水溫與池水水溫差距不能超過2℃,如泥鰍苗種用尼龍袋充氧運輸,則應在放苗下塘前作“緩苗”處理,將充氧尼龍袋置于池內20分鐘,使充氧尼龍袋內外水溫一致時,再把苗種緩緩放出。
五、飼養(yǎng)管理
1、前期培育階段(泥鰍苗體長不足2厘米):根據(jù)水色情況,適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經(jīng)過發(fā)酵的豬、牛、雞、人糞等農(nóng)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鈣、尿素、碳銨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最好是黃綠色,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內,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時,每20萬尾泥鰍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jié){,每天早晚各灑一次。
2、后期培育階段:泥鰍苗種規(guī)格達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繼續(xù)培肥水質外,還應投喂配合飼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4%-10%。投餌量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的食欲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強;25℃-27℃時,食欲特別旺盛;28℃以上,食欲則逐漸減退;超過30℃或低于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
六、日常管理
1、調節(jié)水質:加入新水,每周換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黃綠色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泥鰍活動和水色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3、定期預防病害:經(jīng)常清潔、清洗餌料臺,做好飼料臺、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預防魚病的藥物。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敵害入侵和泥鰍逃跑,經(jīng)常檢查排水口和池埂。
七、病害防治
1、氣泡病
(1)癥狀:泥鰍浮在水面上,肚子像氣泡一樣膨脹。
(2)防治方法:加強日常管理,防止水質惡化,發(fā)病時,立即加注新水,并每畝用食鹽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
2、車輪蟲病
(1)癥狀:泥鰍身體瘦弱,浮在水面上,急忙不安,或者在水面上旋轉,身體表面的粘液增加,鏡檢有車輪蟲。
(2)預防方法:0.7×10-6溶液濃度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3、紅鰭病
(1)癥狀:泥鰍鰭、腹部、皮膚和肛門周圍充血、潰爛,魚尾紋、胸鰭發(fā)紅、腐爛。
(2)防治方法:用1×10-6溶液濃度的漂白粉全池潑灑。當泥鰍長至體長5厘米時,完成泥鰍苗種培育階段,進入成鰍養(yǎng)殖階段。
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飼養(yǎng)管理措施 ♂
泥鰍苗種的快速培育技術,飼養(yǎng)管理措施泥鰍苗種在體長不足2厘米的前期培育階段,需要根據(jù)水色情況,適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經(jīng)過發(fā)酵的豬、牛、雞、人糞等農(nóng)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鈣、尿素、碳銨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內,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時,每20萬尾泥鰍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jié){,每天早晚各灑一次投喂。
一、場地選擇
泥鰍的養(yǎng)殖場所應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可以自灌自排,水質清新,無污染,土質中性或微酸性,陽光充足,環(huán)境幽靜,交通方便,供電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池塘規(guī)格:面積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周圍水面高40厘米,池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后加固池壁,使用50厘米×50厘米的水泥板作為護坡,池底鋪設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設施:養(yǎng)殖池周圍用網(wǎng)片、塑料板或瓷板做圍墻,防止蛇、老鼠等敵人進入養(yǎng)殖區(qū)。進排水口用120目網(wǎng)布包裹,防止泥鰍逃跑和敵害生物和野雜魚卵、苗種進入池塘。
3、進排水設施:排水口為對角線設置,排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設置在魚溜底部,用PVC管接上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時可調節(jié)PVC管高度任意調節(jié)水位。
4、魚溜(集泥坑):為了方便捕撈,池中應設置與排水底口連接的魚溜,面積約為池底面積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魚溜四壁用木板包圍或用水泥磚完成。
三、放養(yǎng)前準備
1、池塘清整:泥鰍養(yǎng)殖前10天,清潔池塘,洞穴堵塞,疏通排水管道,耕作池底淤泥。放水深度達到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漿噴灑整個池塘,消毒。
2、蓄水施肥:清池3天后,加入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體施入發(fā)酵雞糞3公斤或豬、牛、人糞5公斤,每立方米水體施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種投施
泥鰍苗下入時間為每年5月,投苗密度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泥鰍養(yǎng)到體長3厘米時,篩選池塘,泥鰍苗種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幼苗投入過程中,應注意放養(yǎng)前試水,檢查水體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時,幼苗容器內的水溫和池水溫的差別不得超過2℃。如果泥鰍苗用尼龍袋充氧運輸?shù)脑挘诜琶缜白?ldquo;緩苗”處理,將充氧尼龍袋放入池內20分鐘,使充氧尼龍袋內外水溫一致時,緩慢放出苗種。
五、飼養(yǎng)管理
1、前期培育階段(泥鰍苗體長不足2厘米):根據(jù)水色情況,適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經(jīng)過發(fā)酵的豬、牛、雞、人糞等農(nóng)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鈣、尿素、碳銨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最好是黃綠色,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內,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時,每20萬尾泥鰍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jié){,每天早晚各灑一次投喂。
2、后期培育階段:泥鰍苗種規(guī)格達到2厘米后,逐漸加深水位達到50厘米。不僅要繼續(xù)培育肥料的水質,還要配合飼料,每天上午各喂一次,每天喂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10%。投餌量要根據(jù)水質、天氣、攝入狀況靈活把握,水溫在15℃以上時,泥鰍的食欲隨著水溫的上升而增強的25℃~27℃時,食欲特別旺盛的28℃以上,食欲逐漸減退,超過30℃或低于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
六、日常管理
1、調節(jié)水質注入新水,每周換水1~2次,經(jīng)常施肥,保持池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黃綠色為佳。
2、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觀察泥鰍活動和水色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處理。
3、定期預防病害,勤打掃、清洗餌料臺,做好飼料臺、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預防魚病的藥物。
4、注意防止敵人入侵和泥鰍逃跑,經(jīng)常檢查排水口和田埂。
七、病害防治
1、氣泡?。核腥芙庋醪蛔?、溶解氧過多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癥狀泥鰍浮在水面上,肚皮鼓起似氣泡。防治方法加強日常管理,防止水質惡化,發(fā)病時立即注入新水,并每畝用食鹽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
2、車輪蟲?。翰∧圉q身體瘦弱,常浮在水面上,急促不安,或者在水面上旋轉,身體表面的粘液增加,鏡檢有車輪蟲??梢杂?.7×10-6溶液濃度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3、赤鰭病:由短桿菌感染引起。生病的泥鰍鰭、腹部、皮膚和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fā)紅、腐爛??梢杂?×10-6溶液濃度的漂白粉灑在整個池子里。泥鰍長到體長5厘米時,泥鰍苗種的培育階段就完成了,即可進入成鰍養(yǎng)殖階段。
泥鰍該如何繁殖,附親鰍的選擇與培育 ♂
泥鰍該如何繁殖,附親鰍的選擇與培育泥鰍是通過產(chǎn)卵的方式繁殖的,產(chǎn)卵時會出現(xiàn)數(shù)尾雄鰍追逐糾纏1尾雌鰍的情形,雄鰍還會用嘴不斷吸吻雌鰍的頭部和胸部,刺激雌鰍產(chǎn)卵,同時排出精子,完成體外受精,2~3天即可孵出幼苗。親鰍可以從稻田、池塘、溝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從市場或泥鰍養(yǎng)殖場購買,親鰍最好選擇體形端正、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個體。
一、泥鰍該如何繁殖
泥鰍的繁殖時期因地區(qū)不同而異,通常是4~8月,但5~6月是產(chǎn)卵的旺盛期。產(chǎn)卵時數(shù)尾雄鰍追逐糾纏1尾雌鰍,并不斷用嘴吸吻雌鰍的頭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鰍將身體纏繞于雌鰍肛門的腹部,刺激雌鰍產(chǎn)卵,同時排出精子,完成體外受精。不久就會產(chǎn)卵,2~3天即可孵出幼苗。
二、親鰍的選擇和培養(yǎng)
1、親鰍的來源
親鰍可以從水田、池塘、溝渠、河流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從越冬池中挑選,或者在市場和泥鰍養(yǎng)殖場購買。
2、親鰍的選擇
(1)親鰍必須是體型端正、體色正常、體質結實、無病無傷、性腺發(fā)育良好的個體。具體來說,就是個體要大些,雌鰍體長15cm以上,體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彈性。雄鰍體長10cm以上,體重15g以上,行動活潑者為好。選擇親鰍的時間,江南地區(qū)為3~4月。
(2)收集來的親鰍,體質不一定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培育,使其體質更強,性腺發(fā)育更好。經(jīng)過培育,親鰍的性細胞能迅速成熟,從而會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小魚的成活率。
(3)親鰍培育池面積為60~100㎡,深度為1m。使用前7~10天,池底應鋪20cm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的生石灰灑在整個池塘里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經(jīng)40月篩絹過濾,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鐵絲網(wǎng)設置攔魚柵,防止泥鰍逃逸。
(4)在5月初水溫穩(wěn)定在18℃左右的情況下,可以將選擇好的親鰍移入培育池進行強化培育,放養(yǎng)密度8~10尾/㎡。培育期間,盡量喂動物碎肉、動物內臟、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日投餌量占總親鰍總重量的3%~5%,并輔助少量米糠、麥麩、嫩水草等植物性飼料。由于泥鰍在晚上找食物,喂食時間最好是傍晚。每2~3天更換一次新水,每次換池水以1/4~1/3為度。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wgjtg.com/news/115286.html